close

 

這張專輯10/30就拿到了  遲遲沒有寫感想

是因為想細細品味後再紀錄心得

有看了網路上很多的評論  不論是專業樂評或只是路人感想

大多對於這張專輯是持正面評價 

(雖然大家還是免不了扯到陳奕迅  每次看到這類文就很無力)

 

這次的曲目共11首歌

 

關於我

HIGH

看見什麼吃什麼

耳朵

說謊

心酸

唐人街

歇斯底里

另一個自己

感同身受

 

完整聽完後  不論之前有無搶聽、試聽過

一聽就抓住我耳朵的是下列四首 

 

HIGH

這首歌很有宥嘉的TONE調  輕快流暢的曲配上自嘲或自白的歌詞

活脫脫地像看見他張著無辜的大眼睛

有些無奈有點開玩笑的說  掃興的天才是我    那又怎樣  我就是我

有些人說這種曲風是JAZZBLUE或是倫巴舞曲

仔細聽主歌部分的撥絃節奏 

和鄭秀文的“808、黃耀明的“春光乍洩”是相類似的波長 

這其實是60年代所流行的一種編曲方式 

只是鄭和黃用了大量的合成絃樂  聽起來很華麗

而這首歌的編制是鼓和吉他  用比較平實的音樂配合宥嘉自然的歌聲

我認為這樣的配合得很好  剖白式歌詞不會適合用過於複雜或層層疊疊的樂器

最多在最後一段加入喇叭  一方面復古味帶到了  二方面可以多點變化

避免被音樂搶走歌詞的應有位置

這首歌目前是我專輯裡最愛的一首

 

我之前沒有聽過黃建為的作品  但看到各篇評論裡的形容

大概可以想像他的曲風

而宥嘉的個性並不屬於陽光型或開朗型 

可以猜想原來的編曲他唱來就是有點怪 

所以才會將這首歌編了三次 

這個版本我很喜歡  編曲的感覺與歌名“飄”很合

有人寫到這首有點法國電子樂團“AIR”的曲風

也許是因為那種空靈的感覺

AIR的電子樂我個人覺得比較“沒溫度”

“飄”還是有一些自我沈溺的情緒

或許加入一點EVERYTHING BUT THE GRIL的“WALKING WOUNDED”中喃喃自語、失魂落魄的感覺(把DUNM’N BASS的部分抽掉)

會更可以貼近形容這首歌給我的溫度

 

說謊

這首歌真的很耐聽  部分感想之前已經寫過了

但聽陳樂融對宥嘉的專訪  覺得宥嘉真的是對自我要求很高的一個人

我第一次聽這首歌就覺得很好聽  又知道這首歌是華研創作大賽的冠軍作品時

首先浮上心裡的念頭是  宥嘉真的好幸運

唱片公司這麼挺他  拿第一名的作品給他唱

那怕不是林宥嘉  說不定只要是唱到的人都會紅

但在專訪中  宥嘉說  他第一次錄音時(應該原編曲變動不大)

唱得很難聽(這是他說的  如果是我聽  可能已經覺得很好聽了)

重唱非常非常非常多次(看到歌詞本上三間錄音室都錄過了應該可以了解真的很多次)

後來他們把一段高潮的部分去掉  又修正演唱的方式

終於呈現了現在編曲簡單  又好似唱得輕描淡寫的版本 

但其實我們都可以聽出來聲線底下所要表達的情緒是有多麼翻騰

這招真的很高  因為我個人實在很不喜歡芭樂歌

更討厭灑狗血式的唱法及比慘的歌詞或MV  一看就很商業化

而且這首歌名為“說謊”  要在舊情人面前說謊  假裝沒事

怎麼可能還面目猙獰  痛苦涕泣

一定裝作若無其事  面無表情  即使心裡早就在大吼大叫  千瘡百孔

 

歇斯底里

這首歌  我在台北日場搶聽會初次聽就列入“可能打入冷宮”名單

因為現場LIVE BAND以及喇叭離我很近的關係聽起來很吵 

雖然我喜歡宥嘉唱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

但卻是喜歡他享受音樂 與LIVE BAND互動的感覺

若太吵太搖滾的歌我會有點怕  怕唱的人很累讓我這個聽的人更累

出乎我意料的是  宥嘉用一種稍微往後退一點的方式唱這首歌

甚至利用許多氣音  咬字也故意鬆鬆的  不是咬得很緊

只有在一些特別強調的地方用力唱(一句開頭或將結尾的幾個字)

聲音的變化很多  有刻意壓扁的 沙啞的聲音  假音等等

聽起來游刃有餘  也讓這些搖滾的歌意外地聽起來沒有壓力 

將這首歌的CD版本由“打入冷宮”變成“驚喜之作”

 

整體來說  我會給這張專輯很高的評價

其他沒提到的歌不是不愛  他們也都很有水準 

並且均具有在這張專輯一個不可被取代的位置

而是我個人沒時間一首一首慢慢寫

雖然單歌抽出來聽時  宥嘉的鼻音或聲線會讓我覺得怪怪

好像和以前不太一樣  但是整張聽下來  完全不會有這樣的感覺

非常順暢  而且每首歌的聲音表情都是不一樣的

對他的聲音未來可能會再被開發的可能性充滿了期待

 

之前我有聽過另一位的作品(常被寫比較文的對象)

覺得他的作品收歌用心 比想像中好聽很多

本來還替宥嘉小小的擔心了一下

但宥嘉的專輯聽到現在  我對他有很大的信心

不論是音樂性  歌曲與歌詞的獨特性  連貫性  都是大勝

而且只是聽過宥嘉訪問過的人  應該都聽得出來他對音樂的投入、熱情和想法

例如他對專輯歌曲的要求是“同一個頭腦想出來的”、“自然最重要”

我對他這樣的處理態度深深感到認同 

覺得他對他的音樂真的很負責任  是“摸著良心在唱歌的歌手”

他雖然不會真的創作詞曲或是編曲

但他會用音樂直覺和敏感度創造出屬於他自己的音樂風格

對於這樣的流行音樂藝術家 

如果因為商業考量而不能再有像“感官/世界”一樣的第三張、第四張或是第二十張專輯

對於華語樂壇來說都是損失和遺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dah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